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夏完淳 夏完淳〔明代〕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高远望见水乡遍地荆棘,连年征战闻新鬼哭泣悲鸣。
日乘青色画舫犁开太湖水,夜戴白色丝巾独对雨中灯。
叹何时抗清成功报效明主,悲几日无所作为哭悼亲朋。
放眼前方终有万里飞腾路,哪怕四海风尘弥漫罩征程。

注释
邵景说:名莓芬,字景说,明末诸生,与陈子龙、夏允彝等同为几社社员,为作者好友。张子退,名密轨,曾官南京兵部司务。
泽国:多水的地方,长江下游地区多湖泊,故称泽国。一般指长江以南地区。半荆榛(zhēn):大半已经荒废。荆榛,两种野生灌木。
鬼哭新:新鬼哭,因战乱而死的人很多。杜甫《对雪》诗:“战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时作者在太湖水师义军吴易部任参谋,在太湖舟中回忆起自己的朋友邵景说,忧国怀人,情难自禁,因而借诗抒情,寄给另一位朋友张子退。

参考资料:完善

1、 (明)夏完淳著;白坚笺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夏完淳集笺校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3:第364页
2、 米治国编.《元明清诗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04:第80页

赏析

  该诗一破常格,入笔即叙自己登临太湖的感受。诗人来到太湖岸畔,大约是在夜间。这片义师聚居的水泽之乡,一年来遭受清军的多次围剿和争夺,已变得何其荒芜;岸畔的村墟,长满了荆棘和木丛;惨淡的夜色中,时时如闻几多新鬼的哀哭之声!“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这就是诗人向九泉下的故人所倾诉的感慨——时局是严峻的,义师的再起,正处在艰难而悲壮的环境之中。这样开篇初读似乎显得突兀,其实正显示了志士间相忆相念的不同凡俗之风:诗人知道,此刻亡友英灵最关注的,应该就是神州陆沉的时局,而不是多愁善感的往事重提。

  接着两句,向亡友描述自己的生活景象:“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太湖一带的抗清活动;后四句,既慨叹战友多已牺牲而壮志未酬,又坚信飞腾有路,表现了争取胜利的战斗精神。全诗格调高昂雄壮,比喻形象,积极乐观,体现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湖海多豪气”的英雄本色。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68篇诗文  13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鱼服

夏完淳 夏完淳〔明代〕

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
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
励志鸡鸣思击楫,惊心鱼服愧同舟。
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仇!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世歌

唐寅 唐寅〔明代〕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鹦鹉

方孝孺 方孝孺〔明代〕

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