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兴砦
元好问〔金朝〕
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杂乱的石头中有一条樵夫们经常走的小路,重重叠叠的山冈围绕着驻扎军队的地方。
这里的山川都带有一种淳朴的气息,村庄里鸡鸣狗吠的声音都透露出和平繁荣的景象。
雨水使得沙子变得柔软,而秋天的空气特别清新。
每年都有许多避难的军队经过这里,他们曾多次走在这条小路上。
注释
阳兴砦:即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在系舟山南麓。
径:小路。
戍:守。驻扎军队的地方,叫做戍城。
淳朴:淳厚质朴。
升平:社会安定。
创作背景
金宣宗贞祐元年(公元一二一三年)秋,蒙古军三路南下,山东、河北、河东(今山西)都遭受蹂躏;次年三月,蒙古军屠忻州(今山西忻州市)城。这首诗和《石岭关书所见》,都反映出当时战乱的景象和作者的悲愤心情。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5篇诗文 476条名句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金朝〕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问世间 一作:恨人间/问人间)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自啼 一作:暗啼)
日暮倚杖水边
王寂〔金朝〕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